这是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解释,涉及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
李立伟说,这主要是因为企业自身的投资策略方面有不理智性。面对市场深度的变化,不能再单一依靠产能推动发展,只有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能力储备,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优化成本结构,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举个例子说,光伏产业。在受访的企业首席执行官中,有50%认为在过去的12个月中,清洁技术受到政府和私募股权基金的关注,并得到了巨大的投资。可见,光伏产业的目前的问题能够成为未来清洁技术其他产业所能借鉴的例子。我们认为,任何能够用现代的技术和服务给环境带来正面的贡献,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都可以算清洁技术行业。部分认为市场快速增长,也有企业反映市场萎缩或将面临波动。
另外,其他产业还是有很多的成长的机会,未来的五至十年这个产业都会有很好的成长。51%的参选企业认为自己所在清洁技术行业在过去12个月中呈现大幅增长态势,23%的参选企业表示自己所在行业略有增长。房价、就业和通胀将是2013年经济观察的关键变量。
投资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013年信贷规模适度扩大到8.5~9万亿区间,直接融资规模(尤其债券融资)将快速发展。2013年,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系统推进以及社会保障、住房等民生投入增加,尤其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居民实际购买力和预期将显著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将有所提高。2013年宏观政策走向我们预计,2013年3月份政府可能将经济增长底线目标定在7.5%左右。
人民币汇率将在基本稳定的大前提下保持适度弹性,以便缓解输入型通胀和满足国内经济需要。由于结构调整非短期能完成,总体上2013年中国经济处于当前L形的底部区域徘徊。
为配合投资对资金的需要,我们预计存款准备金率将调低1~1.5个百分点,以满足适度增加信贷规模和社会融资总量的需要。为了配合财政政策、有利于经济结构转型和解决周期性矛盾,总体上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倾向于适度偏紧的状态。第三,2013年为了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将继续推出稳定出口措施,加上低基数效应,我们预计出口增速将略高于2012年,同时将保持小幅顺差。此外,由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制造业投资仍相对低迷,随着需求持续好转、去库存结束,下半年制造业投资才有望改善。
在能保证就业目标的前提下,财政政策方面将不会有大的刺激政策出台。继续运用公开市场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化政策操作仍将是2013年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此外,第三轮量化宽松(QE3)也有助于提升短期经济增长活力。首先,美国财政悬崖已得到初步解决,为稳固复苏打开前景。
双周期重叠下的温和回升自2011年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处于持续下行状态,经济增速已连续6个季度下滑。此外,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基建投入,是短期内经济保持增长动力的重要着力点。
我们预计2013年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加强,消费实际增速与2012年相当。考虑到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增长水分,这或许是当前政府的心理底线。
此外,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也将有利于增强企业消费能力。首先,由于房价远未回到政府和民众合意状态,且近期反弹力量还有所增强,本轮房地产调控仍将继续。这一轮经济下行是短期周期性调整和中长期趋势性减速叠加的结果。十二五期间本来安排的2万亿农田水利治理也已实施并有望提前,一些十二五工程也已进入建设高峰期。其次,虽然解决欧债危机需要一个长期而痛苦的过程,但各国救援方案和减赤计划基本就位,我们预计欧债危机短期有望缓解,至少不会再恶化。由于房价对利息非常敏感,同时决策层也尽量不会出现负利率加深居民财富损失,我们认为,2013年降息可能性不大
首先,由于房价远未回到政府和民众合意状态,且近期反弹力量还有所增强,本轮房地产调控仍将继续。加上新一轮猪肉价格周期启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以及利用价格低位窗口进行国内资源品价格改革都将对2013年产生一定的通胀压力,我们预计2013年物价将在3%~3.5%区间。
投资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在能保证就业目标的前提下,财政政策方面将不会有大的刺激政策出台。
美国房地产市场景气度持续回升、失业率持续走低表明经济复苏效应正在累积。由于结构调整非短期能完成,总体上2013年中国经济处于当前L形的底部区域徘徊。
考虑到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增长水分,这或许是当前政府的心理底线。在稳增长政策作用下,2012年四季度主要经济指标逐月改善。明年基建投资将有力提升投资对经济的贡献度。双周期重叠下的温和回升自2011年二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处于持续下行状态,经济增速已连续6个季度下滑。
房价、就业和通胀将是2013年经济观察的关键变量。据我们测算,2012年底广义货币(M2)余额超95万亿,是2001年的6.02倍,而此期间GDP总量只增加4.64倍。
从中长期趋势看,中国经济已步入7%~9%的中速增长期,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翻番目标只需年均增速7.2%就能实现,如果按2012年经济增长7.8%,则后续只要年均增长6%就能达到目标。我们认为,2012年三季度经济增长7.4%将是这轮短周期的底部,2013年经济呈温和回升格局,经济增长8%左右,略高于2012年全年7.8%左右的增速。
继续运用公开市场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化政策操作仍将是2013年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为了配合财政政策、有利于经济结构转型和解决周期性矛盾,总体上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倾向于适度偏紧的状态。
2013年宏观政策走向我们预计,2013年3月份政府可能将经济增长底线目标定在7.5%左右。在经济保持适度增速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服务和促进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此外,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基建投入,是短期内经济保持增长动力的重要着力点。2013年信贷规模适度扩大到8.5~9万亿区间,直接融资规模(尤其债券融资)将快速发展。
人民币汇率将在基本稳定的大前提下保持适度弹性,以便缓解输入型通胀和满足国内经济需要。我们预计2013年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加强,消费实际增速与2012年相当。
2013年,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系统推进以及社会保障、住房等民生投入增加,尤其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居民实际购买力和预期将显著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将有所提高。此外,由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制造业投资仍相对低迷,随着需求持续好转、去库存结束,下半年制造业投资才有望改善。
此外,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也将有利于增强企业消费能力。预计2013年基础设施投资将强劲增长。